979年,我站在大堤口想,這個地方太窮,如果想生存,必須離開這個地方。”“只要走,無論向哪個方向努力,都是向上。”“吃苦就能改變命運,這是不對的,真正來講,在自己吃苦的基礎上,去發現東西,琢磨東西,重要的去學習別人的東西,借鑒別人的東西。”
春光明媚,絲絳拂堤。備受業內矚目的第十六屆中國鋼鐵高峰論壇即將在3月29—30日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,河南省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創始人、黨委書記崔培軍將出席本屆峰會“企業管理”分論壇并做《大道同行 共同富裕》的主題發言。
作為中國民營起重機行業領軍型企業,河南省礦山起重機有限公司(下文簡稱“河南礦山”)為全球122個國家的上萬名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和服務,實現年營收超百億的規模,在業內領域縱橫起龐大的“起重王國”。
網友戲稱,河南南有于東來,北有崔培軍,作為熱搜上的常客,崔培軍常常因為“一言不合就發錢”閃耀在聚光燈下
在剛過去不久的三八婦女節,崔培軍準備了120萬“給女員工發現金紅包”又一次登上微博熱搜,與之傳播開來的是他的一段暖心叮囑:“錢一定要自己花,珍惜自己,愛護自己,保護自己。”
這不是河南礦山霸榜熱搜,一個月前的河南礦山年會現場,成捆的百元大鈔依次排開碼成一堵“錢墻”,場面壯觀到魔幻,甚至轟動全網。董事長崔培軍表示,這是為員工準備的1億元年終獎。員工能拿多少獎金,取決于數錢手速,一名員工抱著數來的95600元表示遺憾,“原本以為能數到超10萬元呢!”隨著現場的“錢墻”漸漸變薄,崔培軍又揮揮手,“再拿500萬過來。”氣氛霎時火爆。難以想象,大家口中這個攪動風云的豪橫老板從前卻是四處討生活的“黃河娃”。 潮汐漲落,如果把崔培軍的傳奇創業經歷標下刻度,1987年是勇立潮頭,2002年為破浪前行。
房地產的黃金年代、中國大基建的黃金年代,“一帶一路”的發展,都為他的創業之路打開了跨越式的大門。
時代給予的“機遇”、“需求”,掌舵人崔培軍在關鍵戰略決策上做出正確選擇,更有其“能力”、“使命”驅動,都成為河南礦山一路擴張的助推器。
梳理崔培軍掌舵河南礦山的一些商業思考,有這樣幾個關鍵詞,能給我們行業的企業家帶來啟發。關于提升產品質量,崔培軍從“戰略層面”與“標準層面”同時發力。河南礦山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生命,“要做就做精品,向產品瑕疵宣戰。”2022年6月,崔培軍召集中高層和一線班組人員,召開“向產品瑕疵宣戰”現場會,現場將帶有瑕疵的產品“就地報廢”。大有“海爾砸冰箱”之勢。在每年持續開展的高質量創建活動、質量月活動、全員質量競賽活動中,河南礦山產品質量不斷穩定提升,成為“中國工業企業質量標桿企業”。而在標準層面,2020年河南礦山與河南省特檢院通過重點實驗室共建、合作創新檢驗檢測基地,建立“院中廠、廠中院”,建立的國家橋架類及輕小型起重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,共計18個產品、1125個項目(參數),檢測能力覆蓋整個橋架類起重機制造過程各環節。也正是因為其對自身產品的高質量追求,從而贏得了客戶的青睞與信任。在產品質量和創新上投入,永遠是正確的,因為這些都能被客戶切實的感受到。科技創新優勢是河南礦山發展的原動力,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自動化、機器人加工生產線是產量和質量的根本保障。河南礦山現有10余名國內業內專家和200余名高中級技術人員組成科研的主要力量。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和省級科技成果500余項。多項自主研發項目做到國內行業首創,解決了我國起重機高端配套件一直依靠國外高價進口的卡脖子問題,打破國外的技術和市場壟斷。2002年河南礦山創立,當年年底公司開始盈利。在高執行力的驅動下,內生式靠自身業務的增長,外延式發展通過收購來實現,創立后每隔兩年,崔培軍就擴充一批廠房,持之以恒的沿著“收購—擴張”之路,穩步成為集團化企業。值得關注的是,河南礦山秉承著“不融資、不上市、不貸款”策略,因此經營方面幾乎沒有任何財務壓力。遠見成就未來,合作方能聚力。從合作來看,河南礦山集團開拓市場,與寶武、中鐵、中冶、中核、中航等大型企業都開展了深度合作,并不斷開拓國際發展市場。國際貿易連續多年持續增長,一大批高標準、高配置起重機陸續服務于俄羅斯鐵路集團、巴基斯坦余熱發電、剛果礦業、孟加拉電廠、塞爾維亞紫金銅業、印度尼西亞火電等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諸多重大項目。

至今,河南礦山各類型起重機產品已出口到包括“一帶一路” 沿線國家在內的122個國家和地區,服務全球超過上萬家中高端客戶。
創新能夠讓一家企業走向,責任更能讓一家企業走向偉大。河南礦山廣為人知的企業理念就是“掙一塊錢,花出八毛”,而其企業宣言是“以德治企,樂善有恒。”對內給員工大手筆發錢、舉辦孝文化節宴請員工父母,舉辦孝文化旅游節,組織員工父母觀光旅游;對外設立“貧困大學生助學基金”,20年累計資助4300余名學生,金額高達3300多萬。2018年,因“向社會捐資捐物上億元”,崔培軍登上了“中國好人榜”。樂善好施,能量守恒。無論多么朝陽的產業,終也會變成紅海市場,對于企業來說,站在產業的十字路口,依舊只有少數能生存下。于崔培軍而言,無論在高處還是低處,守住清凈的心才能走得更遠。“地低成海,人低成王,守住人生的低處,是一種清凈內斂,是人生必須擺正的一種穩重姿態,高處有高處的風光,低處有低處的景致。善于在低處經營的人,往往能到達人生高處。”

曾有這樣一段話:“企業家在價值積累的過程中,聚沙成塔,終將完成一個天命,那就是達到‘無我’‘無物’的境界,為了這個世界本身的進步和建設提供意見,提供建設性的思維模式,這才是企業家帶給這個世界的大感動。”這段話,用來形容崔培軍再合適不過。關于“企業發展、困境突破、業績增長、商業智慧、管理秘籍...”等更多精彩內容,崔培軍董事長將在第十六中國鋼鐵高峰論壇發表演講并做經驗分享。歡迎各位老鐵來參會,共同切磋交流。